有保健功能的产品会赢得市场,未来将诞生百亿企业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【直销界】吃大餐前,先来一粒热控片控糖燃脂;晚饭最容易吃胖,干脆喝一瓶代餐奶昔;睡眠质量不高,来2粒睡眠软糖……五花八门的功能性食品,正成为Z世代(指在1995-2009年间出生的人)热衷入手的潮品。打着养生旗号的功能性食品,到底是智商税还是保养神器?记者采访了专家。

业内人士表示,所谓功能性食品,可以理解为具有特定营养、保健功能的食品,比如红牛、养乐多都可以称作功能性食品饮料。在产品形式上,市场上各类软糖、冲剂、饮品、冻干、代餐等不断推陈出新,宣称为用户在体重管理、美白养颜、调节肠道、改善睡眠等场景提供特殊助力。

当下年轻人对养生的需求很旺盛,工作压力大、没时间运动、三餐主要靠外卖,为养生产品买单时毫不手软。大学生小陈因长时间看电脑觉得视力模糊,网购了维生素和叶黄素,花费四五百元。在谈到效果时,他告诉记者:“说实话可能更多是心理作用。”记者采访发现,年轻人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小红书、微博、抖音等社交平台,对于零糖饮料、美白丸、护眼丸等商品,各大博主的推荐可谓铺天盖地。

一家4A广告公司资深客户经理向记者介绍称,功能性用品的推广通常从“测评起家”——先由知乎、果壳等知识类的平台测评背书;再通过小红书、抖音、B站一类社交平台的KOL、KOC测评引导、艺人带货等方式,将流量转化为购买率;而后则迈入艺人代言、电竞联名、综艺影视赞助等费用相对更高的推广阶段。

“功能性食品本身市场规模巨大,具备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公司获利性强,受到投资人追捧很正常。”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但是确实有一些所谓的功能性食品其实就是“收智商税”的,长期来看可能会暴露问题,但短期可以持续有收益。

王骥跃认为,长远看,健康产业是大产业,真正的有保健功能的产品会赢得市场,功能性食品未来有望诞生百亿市值的企业。不过,当下的功能性食品市场里,宣传和洗脑的重要性可能远大于实际具体功能。王骥跃直言:“功能性问题,应该是监管的职责所在,不能指望消费者去发现是否存在问题。”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直销界立场
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,保持文章完整性(包括直销界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),并请附上出处(直销界)及本页链接;对于我方所转载的文章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未按照规范转载者,直销界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
+1
0
发表评论
相关文章
2020中国慈善榜揭晓古润金荣获“侨商慈善领袖”殊荣
第八届完美公益影像节在京举办“写给世界的诗”传递爱与希望
18-35岁成保健品消费主力军
两度更名,道圣堂从“活络康膜”到“道圣康膜”虚假宣传依旧被查
总业绩仅剩1000亿!中国直销还能否触底反弹迎来春天?
广州梵大集团优减项目涉嫌传销
直销界团队

热文